PKF Logo

Printer Friendly Icon 大中通訊

<十一月專題>

加入WTO - 全球化的挑戰與機會
許  伯  彥 會計師

  經過12年的努力,在台北時間2001年11月13日凌晨,由經濟部長林信義先生代表台灣正式簽署議定書,明年1月1日我國將成為WTO的正式會員。

  我國加入WTO,將使消費者的福利及較有利發展的產業,更充分地享受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短期間或許無可避免的衝擊到弱勢產業,但就長期將使國家資源更佳運用,對國家與國民的利益都非常有意義。

  依據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發表的文獻指出『特別是烏拉圭回合在關稅減讓與開放市場的協議與相關規範之建立,將為以出口為導向的我國廠商創造較為透明化與開放的國際經營環境,依烏拉圭回合談判決議會員國之工業產品應以1986年之平均稅率為基準,以平均降幅計,至少須降低三分之一,而已開發國家又提出零對零方案及化學品關稅一致化方案,同意醫藥品、傢俱、營建機械、農業機械、醫療儀器、鋼鐵、紙類、玩具等產品分別依零年、五年、十年等不同過渡期間降為零稅率,以彼此開放市場。我國廠商將可分享回合談判達成協議之貿易成果,根據世貿組織的前身關貿總協(GATT)在1994年發表的評估報告,未來貿易自由化,新增加的所得如運用在儲蓄與投資,則到了西元2005年我國所得將增加到102億美元左右。其中,以外銷為主或具外銷潛力之產業,例如電子、紡織、塑膠、機械、冷凍食品等,將因世界各國關稅降低及市場更開放而受益。』

  我國主要建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對貿易的依存度高,因而產業及貿易對手國最關切的是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尤其面臨市場開放,對過去具保護的產業將逐漸面臨競爭的重大壓力。

  加入WTO後各產業會面臨經營環境不同的變動,大家應更重視競爭力的提昇,提出以下項目供企業參考:

一、建立以全球為基礎的經營體系
台灣由於貿易比較利益原則,部分產業已無法發展,因此必須更換結構或移往具競爭力的國家生產,因而須以全球化的眼光建置企業經營環境,如國際化的通訊、資訊體系,外語的能力,快速且有彈性的經營團隊等,使企業有再生能力。

二、加強研究發展與開發設計能力
企業提昇競爭力,應加強研究發展與開發設計能力,生產(提供)具高附加價值產品(服務)。

運用台灣素質優秀的人才或引進他國(包括大陸地區)人才,加強開發具競爭力產品,係根留台灣最佳模式,此方面政府也扮演重要因素,應儘速去除各種障礙,使企業得充分發揮其長處,提昇國際競爭力。

三、加強聯盟提高競爭能力
我國中小企業居多,由於經營規模小,未達經濟規模,於發展上受限制;雖規模小或許較大企業靈活,但於資源運用、人才引進都處不利地位,除政府政策導引企業合併或聯盟,企業亦視合併為提昇競爭力的途徑,企業合併經營,一方面減少內部競爭,另方面避免各企業間重複投資浪費資源,並藉加大規模提高資源運用能力以提昇競爭力。

另可藉由外國廠商進軍台灣市場,尋求與台灣企業合作或策略聯盟機會,與之合作降低自由化初期的衝擊,且因此學習外國經營技巧,提昇競爭力。

  加入WTO使台灣進入經濟世界的聯合國,國與國間有更平等的發展地位,將使我國資源與長處更得與發揮,我們相信以過去的基礎及努力,必能克服不利的影響,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提昇國民生活的品質與素養。

< Back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