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匯款大陸個人接濟捐贈親友須附證明文件 劉佩修、步明薇/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近日發函各銀行,要求銀行辦理對大陸地區匯款,必須確認相關證明文件,其中,對於「個人接濟或捐贈親友之匯款」,必須具備「與匯款目的相符之證明文件」,引發金融業與產業重視;據悉,以往許多台商利用此種結匯將投資大陸款項化整為零匯出,甚至出現「自己匯給自己」的怪現象,央行該規定將可防堵台商利用此漏洞將資金移往大陸。 除對個人接濟或捐贈親友之匯款需檢附證明文件外,央行並就指定銀行受理對大陸地區匯出匯款案件應確認事項規定如下: 一、「大陸出口、台灣押匯」再匯出款,匯款人應檢附「台灣地區廠商辦理大陸出口、台灣押匯申報表」廠商留存聯正本; 二、自大陸地區進口貨款,其中大額匯款案件,匯款人應檢附相關交易證明文件。 三、金融保險機構經核准赴大陸地區設立辦事處之辦公費用,匯款人應檢附財政部核准赴大陸地需設立辦事處文件; 四、大陸地區人民合法繼承或領受台灣地區人民遺產、保險死亡給付、撫卹金、餘額退伍金及其衍生孳息之匯款,匯款人需檢附法院裁判文件或主管機關許可支領保險死亡給付、撫卹金或餘額退伍金之核定函。央行並規定,大陸地區人民合法繼承或領受台灣地區人民遺產,以及保險死亡給付、撫卹金、餘額退伍金及其衍生孳息之匯款,每人結匯金額均不得超過新台幣二百萬元。 五、廠商向大陸地區子公司借入本金之還本付息,匯款人需檢附「台灣地區廠商向大陸地區子公司借款申報表」留存聯正本; 六、定居大陸地區就養榮民就養給付匯款,匯款人需檢附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相關核發報表清單; 七、其他經有關主管機關洽經 行政院陸委會許可的匯出款,匯款人必須檢附陸委會許可匯款案件。提供者:jessie Young 3/4
內外夾擊 營造業快活不下去了 蔡惠芳/專題報導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際,外商跨國營造大廠紛紛來台搶灘,包括日商鹿島、奧村組、竹中工務店、清水、鐵建、熊谷組、以及南韓現代和三星綜建等知名大廠,累計已有十一家正式「登台」,這加上公共工程和民間建築工程市場逐年萎縮,使得營造業已面臨「上有鍋蓋、下有鐵板」的夾殺壓力,營造公會正醞釀於近日向新上任的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瑤琪陳情,正視營造業的隱憂。 營造業歷經這一年來景氣重挫、金融機構緊縮營造業銀根之後,已儼然重新洗牌,不但全國營造公司家數大幅萎縮,而且大型甲級營造廠更與外商跨國營造廠正面交鋒,虧損累累,甚至規模較小的乙、丙級營造廠,也紛紛歇業、停權、甚至乾脆關門大吉,市場觀望氣氛凝重。 最近,中華民國營造工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潘俊榮、台灣區營造工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章民強,正積極爭取向公共工程委員會新上任的主委郭瑤琪陳情,以正視營造業所陷入的困境。 台灣區營造公會總幹事金仁成表示,台灣加入WTO之後,工程市場已門戶大開,雖然行政院版的「營造業法草案」,其中甲級營造公司必須設立三名以來技師的關鍵條文、引發可能迫使至少半數、最多上萬家的營造業關門的爭議,愈演愈烈,而被立法院打回票,退回給行政院重新檢討,相對的也讓營造業面臨入世壓力,暫時鬆了一口氣。 可是,近來外商營造大廠卻來勢洶洶,密集「登台」,更迫使甲級營造業面臨大型土木工程、大型BOT投資案,被嚴重瓜分的壓力,因此「上有鍋蓋、下有鐵板」的雙重夾殺,已讓不少甲級大廠喘不過氣來。 太平洋建設營造工程事業部、工信工程、大陸工程、達欣工程、新亞建設開發、中華工程等甲級股票上市的大型營造廠,儘管每年營業額排名都躋身台灣「前十大」,但是這兩年來營造工程本業獲利都全軍覆沒,甚至九十年底不乏減薪、縮編、裁員者。 大陸工程公司董事長王文吉表示,台灣的公共工程、民間建築工程的市場規模,正逐年萎縮,至九十年為止,一年總工程市場胃納已不到八千億元,與往年動輒上兆元的規模相比,已大相逕庭。尤其不少外商營造廠基於該國營造工程市場規模也持續萎縮,因此近幾年來積極轉移陣地,來台爭取台灣高鐵BOT土建工程、高雄捷運BOT土建工程的商機,使得台灣大型營造廠的生存空間,相對被壓縮,因此未來營造業勢必得加快轉投資、多角化經營的腳步。 據營造公會調查,日本、南韓排名前十大的跨國營造廠,早在這十幾年來就經常在台灣大型土木工程上成功得標,但是台灣加入WTO之後,國外工程實績可望直接被承認,因此許多外商知名大廠已紛紛在這一年來密集「登台」,設立合資、或獨資營造公司,總計已逾十一家。 包括:日商鹿島營造、日商華大成營造、日商熊谷組營造、南韓商現建營造、南韓商三星綜建營造、日商大豐營造、日商清水營造、日商竹中工務店營造、日商華大林組營造、日商鐵建營造、日商奧村組營造等。已在台投資設立分公司。 潘俊榮表示,這些在台設立分公司的日本、南韓大型營造廠,幾乎都承攬台灣高鐵兩千億元、高雄捷運一千多億元的土建工程,有些本國營造業雖然美其名是與外商大型營造廠共同組成JV聯合承攬團隊(JOINT VENTURE),共同出資承攬高鐵土建工程。 實際上,在金融機構緊縮銀根、工程主辦單位要求營造廠必須支付履約保證金、扣住工程保留款之下,台灣大型營造廠幾乎只能靠邊站,甚至只能淪落當外商下包的份,最大的關鍵,就是履約保證金、工程保留款兩大陋規,這也是營造公會準備向工程會陳情的重點。 章民強表示,太設承攬公共工程近來也飽受金融機構緊縮銀根的苦頭,以民國九十年全年來說,太設只敢承攬兩個工程。不過,營造本業風險太大,營造業在這一年來可說已經是兵敗如山倒了。 據營造公會最新的統計,前幾年全台灣營造公司增加家數,都維持在每年一千至一千兩百家的規模;至九十年,已萎縮到增加七百家;到了九十一年二月底為止,只增加不到一百家,預估全年將增加不到五百家;再看會員公司繳交會費的現況,一萬一千家的營造公司當中,八十九年只有九千家繼續正常繳交會費,九十年剩下八千多家,其餘已面臨被停權,顯示營造業產業規模正逐年萎縮中。 提供者:Jessie Young 3/4
股東借錢給公司買定存遭罰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公司自個人股東借款,如果用來購買定期存單,小心被稅捐機關視為股東分散所得的漏稅行為。財政部稽核組日前查獲,某貿易公司負責人借款給自己的公司購買定存單,漏報利息500萬元,公司負責人不但被補稅還要被罰。 財政部賦稅署指出,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股東以股東往來方式對公司融資,融資資金的用途應與公司營運有關,且公司需設算利息讓股東申報繳交利息所得稅。 如果股東融資給公司,經查並未從事與公司營運相關的用途,由於營利事業的收益目前最高課徵25%的所得稅,個人最高邊際稅率卻達到40%,因此這類行為,稅捐機關往往都會朝股東有無利用借款給公司分散所得的方向進行調查。 賦稅署稽核組日前即查獲一件案例,某貿易公司負責人以公司名義購買定期存單,購買存單的資金來源是由該企業負責人出借給公司,整筆資金均用來購買定存單,存單的利息並由公司負責申報。 提供者: Jessie Young 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