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民國97年5月7日 十二、保稅原料結算報告表區分為甲式(無生產非保稅產品或經核准生產之非保稅產品所使用應稅原料係編列獨立料號且無與其他保稅原料替代使用者)、乙式(經核准生產非保稅產品所使用之應稅原料,係未編列獨立料號且與其他保稅原料替代使用者)兩種,並依下列規定編製: (一) 保稅工廠應於年度盤存日之翌日起二個月內,根據前點規定之盤存統計表及上年度保稅原料結算報告表,保稅原料、半成品、成品帳冊,進出口報單及各項折合原料分析表等有關資料編製「保稅原料結算報告表」一式三份(自行盤存及會同海關盤存者一式二份)並連同會計師簽證報告(自行盤存及會同海關盤存者免附),送交或掛號郵寄監管海關備查。 (二) 「保稅原料結算報告表」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1、頁數:依序由第一頁編起。 2、起迄日期:自前一年度盤存日之翌日起至當年度盤存日止。 3、項次、原料編號、原料名稱及規格、單位等各欄之填列方法與盤存統計表之填法相同,並儘量配合盤存統計表及上年度保稅原料結算報告表之原料排列順序編製,以利抽核。 4、上年度非保稅結存數: (1) 甲式:上年度非保稅結轉數(1)(即第1欄,以下同):將上年度盤存,應結轉下期之非保稅數量轉入本欄。 (2) 乙式:上年度非保稅結轉數(1-1):將上年度盤存,應結轉下期之非保稅數量轉入本欄。 5、本年度非保稅進口數: (1) 甲式:本年度非保稅進口數(2):本年度進口可與其他保稅原料相互替代流用之非保稅原料數量,由原料帳之非保稅進口累計數量轉入。 (2) 乙式:本年度非保稅進口數(1-2):本年度進口可與其他保稅原料相互替代流用之非保稅原料數量,由原料帳之非保稅進口累計數量轉入。 6、上年度保稅結存數(3):將上年度盤存應結轉下期之保稅數量轉入本欄。上年度有應結轉下期之保稅數量而本年度不再進口〈無(4)數字〉且已不再使用〈無(5)(6)數字〉之呆料,仍應一一結轉至本欄結算,但屬兩年呆料並經補稅結案者得免結轉。 7、原料帳上之進口數量,若有由保稅改為非保稅之情事者,應查明是否確未辦理B1報單,若已繕具B1報單並已核發供廠商沖退進口稅用報單副本者,應視為保稅原料。 8、盤存前後之G2補稅、B2案件等視同進出口數量應以盤存日為基準分別列計,不得跨越年度重複除帳。 9、本年度外運數(7):包括以原料型態復運出口之B8報單案件,成套及修護用零件之B9報單案件、廠外加工經按加工品另行列帳所核銷之原料及專案核准內銷之原料。均可由原料帳之原料型態出口累計數量欄轉入。本欄包含保稅原料相互替代流用之非保稅原料進口外運數量,但不必分別計列保稅與非保稅數量。 10、本年度報廢數(8):由該年度各次報廢清冊所列可除帳之保稅原料與經核准可替代流用之非保稅原料數量彙總轉入,其已逐次登列原料帳之報廢數量欄者,可由該欄累計數量轉入,其未逐次登列原料帳者,可按各次報廢清冊所列保稅原料與經核准可替代流用之非保稅原料彙總轉入。未列入報廢清冊並依海關管理保稅工廠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報請處理者,不得列入本欄除帳。 11、本年度非保使用數(1-3):適用乙式者應加列本欄。包括以非保稅方式採購之原料用於生產非保稅產品之報廢數及非保稅產品內銷、出口數折合非保稅原料之使用數。 12、本年度帳面結存數(9): (1) 甲式:由本表上「非保稅數量」(1)(2)加「保稅數量」(3)(4)減「本年度外銷使用數」(5)減「本年度內銷使用數」(6)減「本年度外運數」(7)減「本年度報廢數」(8)求得,計算式如下:(9)=(1)+(2)+(3)+(4)-(5)-(6)-(7)-(8)。 (2) 乙式: 甲、應先核算「本年度可認列非保稅結轉及進口數」(2):由本表「上年度非保稅結轉數」(1-1)加「本年度非保稅進口數」(1-2)減「本年度非保使用數」(1-3)求得,計算式如下:(1-1)+(1-2)-(1-3)=(2),如(2)為「負數」,則填入「零」,如為正數即為本年度可認列非保稅結轉及進口數。 乙、由本表「本年度可認列非保稅結轉及進口數」(2)加「保稅數量」(3)(4)減「本年度外銷使用數」(5)減「本年度內銷使用數」(6)減「本年度外運數」(7)減「本年度報廢數」(8)求得,計算式如下:(9)=(2)+(3)+(4)-(5)-(6)-(7)-(8)。 13、本年度盤存數(10):依盤存統計表各項原料之「總計」欄數量轉入。 14、盤盈(11):即本年度盤存數大於本年度帳面結存數。盤盈數量大於盤差容許數者,保稅工廠應書面說明理由,如無正當理由而屬「產品單位用料清表」所訂用料量偏高者,應調整單位用料量。 15、盤虧(12):即本年度盤存數小於本年度帳面結存數。 16、盤差容許率(13):即財政部所核定之分業分類原料盤差容許率。 17、盤差容許數(14):依「本年度外銷、內銷使用數」(5)(6)乘以財政部核定之分業分類原料盤差容許率(13)。因種類性質互異,故盤差項目應逐項辦理核對。 18、盤虧應補稅之保稅數量(15):未能查明其實際使用數量者,應優先沖銷保稅原料數量,計算式如下: 甲式(15)=(12)-【(1)+(2)】-(14);如為負數,則填入零,如為正數即為應補稅數量。 乙式(15)=(12)-(2)-(14);如為負數,則填入零,如為正數即為應補稅數量。但如「本年度非保使用數」(1-3)減「上年度非保稅結轉數」(1-1)減「本年度非保稅進口數」(1-2)之數額為「正數」且大於(12)-(2)-(14)之數額時,其應補稅數量為(1-3)-(1-1)-(1-2)。 應補稅數量應於接獲海關准予備查函之補稅通知之翌日起十日內繕具報單辦理補稅事宜。 19、本年度盤存數結轉下期,甲式劃分為保稅數量(16)及非保稅數量(17)處理: 當全年無非保稅量【(1)+(2)】時: (16)=(10) (17)=0 當全年有非保稅數量時依下列方式辦理: (1) 盤盈時: 甲、當全年使用數量【(5)+(6)+(7)+(8)】小於保稅數量【(3)+(4)】時: (16)=(10)-(1)-(2) (17)=(1)+(2) 乙、當全年使用數量大或等於保稅數量時: (甲) 本年度盤存數量小於或等於非保稅數量【(1)+(2)】時: (16)=0 (17)=(10) (乙) 本年度盤存數量大於非保稅數量時:(16)=(10)-(1)-(2) (17)=(1)+(2) (2) 盤虧時: 甲、當全年使用數量大於或等於保稅數量時: (16)=0 (17)=(10) 乙、當全年使用數量小於保稅數量時: (甲) 保稅數量減全年使用數量大於或等於本年度盤存數量時: (16)=(10) (17)=0 (乙) 保稅數量減全年使用數量小於本年度盤存數量時: (16)=【(3)+(4)】-【(5)+(6)+(7)+(8)】 (17)=(10)-(16) 20、本年度盤存數結轉下期,乙式劃分為保稅數量(16)、非保稅數量(17)處理: 當「本年度可認列非保稅結轉及進口數」(2)為「零」時: (16)=(10) (17)=0 當「本年度可認列非保稅結轉及進口數」(2)為「正數」時,依下列方式辦理: (1) 盤盈時: 甲、當全年保稅使用數量小於保稅數量時: (16)=(10)-(2) (17)=(2) 乙、當全年保稅使用數量大於或等於保稅數量時: (甲) 本年度盤存數量小於或等於「本年度可認列非保稅結轉及進口數」時: (16)=0 (17)=(10) (乙) 本年度盤存數量大於「本年度可認列非保稅結轉及進口數」 時: (16)=(10)-(2) (17)=(2) (2) 盤虧時: 甲、當全年保稅使用數量大於或等於保稅數量時: (16)=0 (17)=(10) 乙、當全年保稅使用數量小於保稅數量時: (甲) 保稅數量減全年保稅使用數量大於或等於本年度盤存數量時: (16)=(10) (17)=0 (乙) 保稅數量減全年保稅使用數量小於本年度盤存數量時: (16)=(3)+(4)-(5)-(6)-(7)-(8) (17)=(10)-(16) 財政部 關稅局監管 股份有限公司 保稅工廠 年度保稅原料結算報告表-(甲式)
財政部 關稅局監管 股份有限公司 保稅工廠 年度保稅原料結算報告表--乙式
|